南京盛世公关上吊
基础模型的科学性,优化完善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系统,为舆情治理提供科学性系统化支持。
* * *
[1] 王长宁:《对微博舆情热度监测及预警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年第3期。
[2] 刘乙坐:《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第14页。
[3] 文军:《西方社会学经典命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页。
[4] 刘乙坐:《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媒介自律机制初探》,《今传媒》2011年第5期。
[5] 刘乙坐:《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第7—9页。
[6]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7] 刘金荣:《危机沟通视角下微博舆情演变路径研究》,《情报杂志》2012年第7期。
[8]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149页。
[9] 高承实等:《微博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情报杂志》2011年第9期。
[10] 王长宁、陈维勤、许浩:《对微博舆情热度监测及预警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 年第1期。
[11] 陈彦周、曹金璇:《基于Hadoop的微博舆情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年第4期。
[12] 李保秀:《微博社交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科技广场》2012年第4期。
[13] 焦德武、常松:《微博舆情生产、研判与处置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15] 《舆情监测平台建设成功的四大要素》,优捷信达网(http://www.eucita.com/news/yuqing/201210121.html)。
第七章 社会领域中的工程仿生学应用:微博舆情治理体系研究
从自上而下的“广播”(Broadcast)转向点对点(Peer to Peer)的“互播”(Intercast),“自媒体”(We Media)的核心要素是自由开放的信息共享,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即时通讯(IM)、应用程序接口(API)等途径DIY自己的“信息产品”。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和便捷化,同时也潜伏着危险信息,一旦突破受众接受常态,舆情信息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逆转,即错误或扭曲的信息将会“回流”并扰乱受众视线,造成话语表达的障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质量控制、舆情监测预警和公众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对微博舆情的另一阶段产生关键性影响。
一个协调有序的信息表达、交流空间是微博舆情常规化发展的必要平台,政府、媒体与公众一直是信息传播中的三大主体,政府部门具有信息监管、治理的职责和优势,大众传媒具有信息传播的社会公权,公众具有发布、接受和分享信息的权利,三者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信息循环系统,在瞬息万变的We Media时代,单一的强制手段不是引导微博舆情的唯一法器,只有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协作和互动才能实现微博舆情发生和发展的合理化。
被称为“双刃剑”的微博在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反腐倡廉、推进民主政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消极影响,部分用户为了获取不当利益,恶意放大甚至扭曲事实,损害了公共话语权形象,诱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威胁到公众安全,违背了自媒体具有独立自由的网络精神,这种渗透着诱惑力的公共权力资源不断吸引着更多的参与者,彰显了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的伦理本性。
微博舆情以其自身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影响着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微博传播的公共性价值是通过媒体舆情来实现的,不只是只言片语简单叠加的社会公器,而是具有内生性道德理念的公共话语,同时可见的是微博舆情背后隐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风险,网络水军和专业推手扰乱了公众视线,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思维观念,突出自我表现的欲望在生长,而网络行为的自我控制力却没有等比例增长。为了体现其存在价值,微博舆情应该树立其公益价值基础上的话语自由和个性张扬的价值主张,守护道德边界基础上的网络空间人文关怀、自我净化的媒介素养以及公民社会中的话语权力。
微博用户群庞大,社会影响力强,加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促使微博成为新闻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主力军,社会转型期的任何改革都是一次多元主体的博弈过程,权力和利益交杂的社会环境迫切需要一种权力流向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话语权力的实质作用。微博作为一个非线性传播平台,在公民社会的话语权力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博的“草根性”冲破了传统的关系型社会网络,在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凝聚着强大的话语力量,微博舆情的信息源来自普通民众,在不断地“互粉”加关注中形成了民意的自发流动和整合,且提供了公众参与的非实体性空间,优化了官民对话方式,成为公民社会发展中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是促进民主进程的助推器。
然而“一边倒”的负面信息、时刻都在衍生的谣言、公共机构公信力降低、热点事件的舆情多元复杂的微博舆情现状使舆情疏导工作面临着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