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福特研发公司公关待遇怎么样
就为这样的精英乘客专门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如果某些精英乘客年底没有时间飞,那么航空公司将允许他们用钱来购买“保级”里程,以帮助这些精英乘客在第二年能够保住金卡,从而避免重要的精英乘客流失。看起来,航空公司卖“保级”里程(乘客并没有真正飞行)犹如无本万利,而且这种“保级”里程的价格甚至可能要高于真正机票的价格。不过,允许不飞行而购买“保级”里程仍然受到了很多精英乘客的欢迎,因为这样不仅帮助他们“保级”,同时还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由此可见,航空业的顾客忠诚度计划确实非常先进,值得各行各业学习。例如,在酒店业,客人入住时间通常比较分散,但是客人办退房手续的时间却非常集中。几乎全球所有酒店都要求中午12点左右客人必须退房。因此,在中午12点左右,酒店前台往往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对于商务客人来说,如果他们每周都要出差住酒店,每周都要因此在退房时排长队,岂不是很痛苦?因此,全球很多酒店集团也都纷纷在其顾客忠诚度计划里推出精英会员制度,为经常入住该酒店集团的精英会员提供快捷退房通道的特殊便利。除此之外,很多酒店集团也为其顾客忠诚度计划会员推出其他额外福利。例如,希尔顿(Hilton)酒店集团就为其Hilton Honors顾客忠诚度计划所有会员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额外福利,以此吸引更多人在出差或者度假时选择希尔顿酒店。
类似地,在今天的中国,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维持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性,并积极为忠诚的顾客提供特殊的便利和服务。以银行业为例,很多银行为了吸引储户把钱存在该家银行,只要你存够30万元或者50万元,银行就会给储户一张贵宾卡,并为贵宾卡顾客提供无须排长队的便捷窗口。同样,移动运营商今天为每个月消费额度较高的VIP顾客提供专用客服电话和营业厅VIP快捷通道,以减少VIP顾客的排队时间。这些实践,都值得其他行业学习,以创造和长期维持顾客忠诚。
第6章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营销
中国企业竞争力究竟如何
中国企业竞争力究竟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两个权威的全球企业排行榜。
第一个排行榜是著名的《财富》全球500强(Fortune Global 500 Largest Companies)。在2015年7月公布的《财富》全球500强最新榜单上,中国企业上榜数目达到创纪录的106家(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企业)。如果按每个国家有多少家上榜企业来进行排序的话,中国上榜企业数目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全球第一的美国(128家上榜企业),同时远远超过排名第三的日本(54家上榜企业)。
如果将今年各个国家上榜《财富》全球500强的企业数目和几年前相比,中国企业的崛起速度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以中美两国对比为例:2010年时中国仅有54家公司上榜《财富》全球500强,2000年时更是只有区区11家,而美国的趋势则正好相反,2000年时美国有179家公司上榜,到2010年时则下降至139家。显然,中国与美国之间此消彼长的趋势非常清晰。
在2015年的《财富》全球500强中,甚至有两家中国企业名列《财富》全球500强的前4名(美国沃尔玛、中国石化、荷兰壳牌、中国石油),而美国则只有1家名列前4名。一时之间,关于“中国企业竞争力全球第二”“中国企业竞争力超日赶美”等热议纷纷。确实,如果只看《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的话,我们可能很容易得出上述的结论。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再来看另外一个权威排行榜:Interbrand全球100强品牌(Interbrand 100 Best Global Brands)。在2015年10月公布的Interbrand全球100强品牌最新榜单上,中国品牌却只有华为、联想两家上榜,分别列于第88名和第100名(2014年只有华为1家上榜,2013年及以前则一直没有中国大陆品牌上榜)。
为什么《财富》全球500强和Interbrand全球100强品牌这两个榜单差别如此之大?以《财富》全球500强来看,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似乎已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而若以Interbrand全球100强品牌来看,中国企业却刚刚实现零的突破不久,远远落后于美国(52个品牌上榜)。
很显然,表面的原因是两个排行榜排名规则不同。《财富》全球500强根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Revenue)来进行排名,而这个指标实际上衡量的是企业的规模大小。事实上,《财富》全球500强的英文原称为Fortune Global 500 Largest Companies(《财富》全球500大企业),比较准确地反映其只是对企业规模大小的排名。然而,或许是因为“大”不够好听,中文翻译就误译成为“《财富》全球500强”。
因此,仔细观察上榜《财富》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不难发现上榜企业大都是资源型或者垄断型的国企: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建筑、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上海汽车、中国铁路总公司……在90多家中国内地上榜企业中,竟有近90家国企,比例高达90%以上。
为什么国企容易上榜《财富》全球500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企体量都特别大,而《财富》全球500强正好衡量的是企业的规模大小,而非竞争力的强弱。
是的,大并不等于强。例如,在2015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亏损最严重的50家公司中,中国有14家,排在第一(“遥遥领先”美国的4家),且几乎全为国企所包揽,再次说明了上榜的国企“大而不强”。
即使对高利润的部分国企,很多也同样是“大而不强”。在上榜《财富》全球500强的中国企业中,排名前列的是中国的石油业和金融业。其中,中石化名列第二(超过荷兰壳牌公司),中石油名列第四(超过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然而,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业在国际上真的竞争力超过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吗?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主要收入和利润均来自国内,而缺乏像壳牌和埃克森美孚那样去全球市场竞争的实力。
正因如此,中石化、中石油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任何能力去国际上开拓全球市场。假想中石化要到美国市场去开一家加油站,结果会怎样?尽管美国市场是开放的,允许中石化去开加油站,但是结果可能是开不下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中石化的油的质量目前还不如美国竞争对手的质量好,但是价格却比美国竞争对手的价格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排名高居《财富》全球500强前列,中国的石油业却并不具备全球竞争力。因为,中石化和中石油只是因为国内市场的保护和垄断,才导致它们体量上成为巨无霸,而这并不代表真正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的金融业在2015年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同样成绩耀眼,尤其是工商银行以447.6亿美元的利润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苹果公司以395.1亿美元的利润排名第二),建设银行也以369.7亿美元的利润排名全球第三,远远超过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竞争对手。然而,中国的银行业真的在全球竞争力第一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政府保护政策带来的垄断优势让中国的大银行在国内具有不对称的竞争优势,然而在政策保护缺失的全球市场里,它们缺少能够吸引和保留顾客的营销能力就会显得格外致命。
例如,工商银行利润虽然位居全球最高,但是迄今为止工商银行在美国市场只在纽约开设了一家分行。而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银行,中国银行自1981年在美国市场成立第一家中国银行分行后,迄今为止30多年过去了,一共仍然只在美国的3个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开设了4家分支。为什么只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3个城市?因为它们都有较为密集的华人人口。换句话说,在美国这么大的市场上,我们的银行仍然离不开华人的支持。而面对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时,我们的银行目前还没有竞争力和美国竞争对手一起竞争。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全球银行业利润最高的四大国有银行,却也只是大而不强,缺乏在全球市场上的真正竞争力。
与《财富》全球500强榜单相比,Interbrand全球100强品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