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公关
与此同时,要做到围绕自己的产品明确定位,去制定各种运营策略。只有这样,围观过来的人群才能成为粉丝。千万不要为追求数量而急于求成,否则,围观过来的人群都是与自己的产品毫不相干的人。要记住,只有目标用户才最有价值。
在新媒体运营过程中,就产品投放而言,日常事务就是内容运营。内容运营的重心在于对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灵活运用。要将这方面做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除了必要的悟性外,没有捷径可走,基本上要靠平时的不断练习,从练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方面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眼高手低,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其实,只有从事过具体事务的人才知道,对内容的甄别能力、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和将各种资料进行融通的能力都是长时间从实际操作中锻炼而来的,根本不是一日之功。宝剑锋从磨砺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新媒体运营最重要之处在于建立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培养自己产品的潜在用户,直至将用户转化为产品本身的用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后台到背景设置,小到具体的小节文字,每一道关都要严格把握。要做到针对每一位用户的留言、私信都必须花心思来处理。
在这里,有必要讲解一下对文字本身的编辑。在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现实中,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带给别人的感受不一样。作为新媒体内容文字编辑,一定要把遣词造句的文字用到恰当的语境、情境当中,在体现自己的特色的同时,还能反映出运营者的风格。另外,内容是给用户看的,是为吸引粉丝服务的。这时,就要学会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设置不同的语境。切忌在文字中出现排斥、歧视甚至诽谤用户之类的字眼,也不要出现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字眼,甚至一些容易招致一些人反感的字眼。
细节决定成败。千万不能为了吸引用户,搞些哗众取宠,甚至天怒人怨的内容。而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用心打造自己的产品,关注细节,用诚意真心发展粉丝,从而赢来忠实的顾客。
表5-2-1新媒体运营之微信分销系统的栏目设计
3.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分享功能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据当时的新媒体数据平台显示,事发后不到三天内,就有3380个微信账号推送了该事件发生情景的相关文章。其中,在这个时间段内,有18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以上。撇去踩踏事件不说,单就这其间微信上推送文章所形成的巨大阅读量来说,对新媒体人就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这一巨大阅读量的形成,与新媒体的分享功能密不可分。所以,对新媒体来说,通过利用分享功能,就能够迅速引发围观,积聚人气,从而为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推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迅速吸引粉丝,进而实现自身的商业发展。
用户的视野很有限,但通过分享,就能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优质的内容能够提高用户的粘连度,但如果采用分享的方式,那么该内容就会迅速广为人知。一篇文章通过分享,就能获得高度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一篇文章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被分享。那么,怎样做才能让用户分享呢?一般必须首先思考这些问题:自身是否具有监测热门内容的能力;是否能做到不断优化内容;怎样调整内容分发与商业模式。
当前,国内新媒体业内主要还是通过编辑内容来吸引用户。这种方式虽说能保证内容质量,但距分享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分享呢?大体上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愿意与他人分享某个过程或某种乐趣,首先一定是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同理,要想让自己的内容被他人分享,首先必须得保证自己的内容是可被人信任的。这种信任的建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说,分享内容者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你的内容在分享者的内心引起了共鸣。所以,信任是分享的根本。只不过,现实中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是非常有限的。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来分享,不如依靠内容获得信任更有成效。只有心理上被人接受了,才能让共享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人都有仰慕英雄和关注公众人物的心理。因而,知名度也就与内容被分享的次数挂钩,并且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内容被分享的频率不断提高,首先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这是提高分享几率的最快捷方法。
通过制作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内容,让人在阅读内容时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那么在高兴之余,他们就会将这些内容发给别人来分享。这利用的是本身的一个心理特点,即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会产生“利他”的意识,从而将自己的快乐提供给别人分享。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反过来看就是,道相同,则愿与人谋,即志同则道合。事实表明,具有共同志向的人,能够相互砥砺,共同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从促销上来说,如果引导用户支持你的观点或拥护你的志向,那么他们就会有帮你传播的冲动和行动。这样的用户,往往都是通过“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