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曼华公关策划 电话
简单来讲,跨界策划是围绕消费者本身的价值诉求来开展营销活动,根本目的是建构市场新秩序,即针对消费者多元化、一体化的消费诉求,通过跨界营销战略,与更多商品或服务进行整合与创新,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场景问题解决方案,实现营销战略的目标。
跨界策划思维是企业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新形态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求变的行为,本质而言是企业的一种多元化发展战略,顺应了消费者的多元化、一体化价值诉求。
不过,当前企业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两个问题:一是盲目地进行跨界行为,不顾自身的资源发展能力,跟风布局各个行业领域,结果造成资源的分散浪费,影响了核心竞争优势的建立;二是在核心品牌商品没有得到巩固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进行品牌业务的扩张,结果极大地稀释了品牌价值,造成了品牌影响力的下降。
因此,企业的跨界策划,必须基于自身的资源整合与业务发展能力,坚持适度跨界原则,不能为跨界而跨境;同时,要始终保证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跨界合作中掌握主动,提升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总之,跨界策划是商业新生态下,企业进行营销创新,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跨界策划打破了固有的行业思维和市场秩序,使企业更具全局性和全程性的战略思维;也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特质,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一体化的价值诉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营销战略目标。
3.1.3 微软小冰与星巴克为何营销失败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商品的优化创新层出不穷,消费者也更加青睐个性化、多元化、一体化的价值体验。因此,增强创新能力,不断研发能够引起用户情感共鸣的激情品牌,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开放连接、合作共赢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跨界营销,进行自我的突破创新。借助跨界联动,企业能够不断优化商品体验,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诉求,从而增强品牌影响力。不过,这种“强强联合”的跨界策划营销,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在实际运营中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果企业不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慎重考虑,那么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造成品牌形象的弱化甚至破产。
2014年5月29日,微软亚太研究院推出了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如图3-2所示。虽然遭到微信的“封杀”,微博、易信、京东无线、小米米聊、奇虎360等移动社交平台却很快风靡。
图3-2 微软“小冰”微博
微软“小冰”每小时能够接收4万条对话,并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借助形式创新和优质体验,“小冰”在一个月内就聚合起了几十万的微博粉丝,甚至荣登新浪微博和百度搜索的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只是微软“小冰”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虽然有效吸引了众多的用户,但是在后续的关系维护上却后继乏力。例如,系统对用户问题的回复缺乏延续性,文字表达有时过于口语化和低俗化。这使用户很难在交流沟通中获得需要的信息,最终也只能遭到市场的抛弃。
另一个跨界营销的失败案例是星巴克跨界文化领域。2006年,星巴克将门店内播放过的音乐编制成CD出售,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这一成功也激发了星巴克跨界营销的野心,相继在唱片、书籍、影视、娱乐等领域进行布局。
然而,盲目的多领域跨界营销并没有为星巴克带来期待的成果,反而造成内部运营的混乱,稀释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导致消费者忠诚度的下降。
因此,企业在策划跨界营销战略时,必须是围绕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和行为习惯来进行的。即根据用户的特质和需求,确定商品发展方向和价值属性,而非盲目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否则,就算取得了短暂的成就,也会因后继发展的不足,被消费者所摒弃。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界营销策划时,关键是要围绕消费者的价值体验,深耕品牌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品牌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借助口碑传播,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扩散。
3.2 跨界运营:跨界合作模式背后的运营策略
3.2.1 前提: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壁垒也逐渐地消弭于无形,于是看上去并不相干的行业加剧了彼此间的渗透与融合,跨界合作俨然成为了必然的发展形势。究其原因,跨界合作能够为用户带来空前的、全新的体验,使得消费者更立体、纵深地感受品牌。
也就是说,完美的跨界合作,对于参与其中的各方来说绝对是获益良多。既然如此,那应如何去做才能实现成功的跨界合作呢?而评价其是否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企业的跨界营销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个衡量因素就在于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跨界合作伙伴。
以烟草品牌为例,看看烟草行业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的,可为其他行业或品牌提供借鉴。
一般情况下,只要一提到烟,人们就会想到它的最佳拍档——酒,烟草行业与酒类行业本身就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行业,而且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比较深的共识。在零售商中,许多售卖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