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关策划案例
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电视剧《大清药王》,就是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在观看剧情的同时,全面了解了北京同仁堂的产品及品牌创建的过程。自该电视剧播出以后,同仁堂的知名度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7)把产品宣传融入情节中。如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通过道哥吃康师傅方便面给黑皮和小军讲解作战计划这个情节,分别呈现出了康师傅、耐克和尼康这三个品牌。
(8)将文化内涵植入情节中。比如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通过故事情节,展现了韩国料理、针灸、服饰、建筑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内涵。
植入式营销符合媒体与消费者双方之间的利益。植入式营销不会让受众因为看广告而多付出时间成本。并且,它能通过形象生动、润物无声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小到一杯茶、一句浅显的道白,都能给人回味,从而于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一些消费观念。尤其是在那些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情节或场景中,植入的隐形广告元素会起到最佳的广告宣传效果。在传统商业广告边际效益不断缩水的今天,植入营销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愈发体现出来。
美国全球品牌内容营销协会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说:“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的时代。”这句话很明显地道出了广告营销的一种发展趋势,即植入式营销,将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流,是未来广告业发展的必然。
2.影视植入广告的兴起
尽管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有了新媒体、自媒体等大众化的媒介形式,但就广告的传播效果来说,影视广告最佳。通常人们所说的影视受到了新媒体的围困,这指的是人们对媒介的取舍。即现在的人们,出于生活便捷方面的考虑,很难在影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把更多的兴趣爱好都放在了互联网和移动传媒上。如果人们同时接触影视和新媒体,那就不得不承认,影视上起到的广告效果是最好的。
但仅有最好的效果是不行的。因为广告的目的就是让受众接受所宣传的内容,进而转化成实际的消费行为。就受众接受商业广告内容来说,显然缘于长期只针对产品而出现的狂轰乱炸式广告做法的抵触,而如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受众对各种广告行为基本上都不怎么领情。其实,这是积习衍生出的一种恶果。曾有一段时间有人这样评价电视剧:“播放广告期间,严禁插播电视剧。”确实,有段时间广告制作水平得以大幅上升,出现了唯美、亲和、温馨等画面和内容的优质广告。这就表明,影视广告大有生存土壤。那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人们似乎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影视业开始没落,已没有什么市场。因而,想把这方面作为吸引消费者的阵地是不现实的。以人们最不看好的电影为例。现在,电影在广大农村的没落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在城市里,电影院反而有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经常进入影院的观众群体不再是五湖四海的人物,而是归拢到白领和高级知识阶层。尽管观众被“压缩”到一定的社会阶层,但恰恰是这些阶层的人,成为这个社会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社会消费的领军人物。对于精明的商家来说,很明显地就能知道他们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在这些群体中提升自己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那么,对于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滚滚财源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过,出于前车之鉴,他们显然不会再把钱砸在狂轰乱炸的广告上。由此,植入广告就得以悄然兴起。
影视植入广告,其表现形式通常是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它的侧重点在于对商家形象和品牌特点的塑造。由于积习,人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广告,尤其是那些夸夸其谈的虚假广告,让受众见了无不为之色变。而植入式广告刻意回避了受众的这一心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受众于无意识中接受“广告”。
其实,影视植入广告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被采用。比如1929年出品的卡通片《大力水手》中,就通过大力水手波比对菠菜大做了一通广告。1951年出品的电影《非洲皇后号》中,就出现了商场上销售的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在影视剧中,最初的道具都是虚构的物品,这让观众在观看时难以与真实情况联系起来。于是,为增加真实感,电影人开始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不过,当时的电影人完全从艺术出发,不愿让自身受到世俗过多的干扰。因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还坚决回避现实中的产品品牌。后来,显然是受困于电影制作经费,电影公司开始接受厂家提供的免费道具。作为回报,电影公司在电影情节和场景中植入了厂家的产品信息。如1982年出品的电影《E.T.外星人》中,就有艾里奥特用里斯牌糖果吸引外星人的情节。随着该电影的热播,里斯牌糖果一时成为孩子们梦想中的糖果,销量一下子猛增65%。
如今,在好莱坞大片中,几乎随处可见产品植入的影子。并且,在厂家与电影人的共同打造下,出现了捆绑营销的合作理念。所谓捆绑营销,指的是品牌方出资,将产品和电影捆绑在一起进行宣传。这其中,既包含植入式广告,还包括带有电影元素的产品广告。这种营销对电影制片方来说,所得的好处是单纯植入广告的许多倍。
以《007:天降杀机》这部电影为例。在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向只喝马蒂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