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网络公关
公司是不是有成功的微信、微博营销案例;调查一下这些案例是否是真实的,又是如何操作的;看一下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口碑如何。如果这些条件都比较好的话,企业再考虑合作的事宜才是比较稳妥的。否则,企业花了大把的银子,没有实现营销的目的不说,反倒丢失了在用户心中的形象就太划不来了。
8.2个人用户防忽悠守则
现如今,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宠,通过微信、微博,可以随时随地晒自己的心情、经历,还可以查看陌生人的资料,结交新朋友。然而,微信、微博的这一功能却给了一些有不轨之心的人可乘之机,进而给微信、微博用户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1.多功能潜伏着多危险
通过利用智能手机平台,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诸多信息的传输都可以在微信上得到实现,这给人们的信息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这诸多的功能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现在,微信犯罪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微信安全的讨论,而作为用户的我们在享受微信的方便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
【案例缩影】“摇一摇”:摇走性命
2012年11月,经哈尔滨警方证实,一个月前失踪的哈尔滨年轻女子系被微信网友所杀,尸体被肢解后抛到荒郊野外。遇害当天该女子与微信网友是第一次见面,之前两人是通过微信“摇一摇”结识的。
【案例缩影】轻信网友上大当
2012年7月,上海的游女士通过微信认识网友“柒郎”并交往,被后者以做生意、炒股票等不同名义先后骗走了近6万元。
危险的微信
【案例缩影】“附近的人”未必是好人
只因晚上一个人感到寂寞无聊,出门在外的小伙陈某用手机微信联系了附近的好友,相约为其提供“特别服务”,不料反遭对方敲诈,四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经过缜密侦查,破获一起团伙诈骗勒索案,3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2.个人隐私的曝光
科技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私人空间不再是私密,泄露隐私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微信作为最为隐私的一项手机应用,更是潜藏着泄露隐私的忧患。面对屡见不鲜的各种泄露隐私的事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即便是亲密的人也要有选择地分享隐私。
【案例缩影】无知男友惹大祸
小君(化名)与男友王某相恋已久,平时喜欢拍一些暖昧的照片。但是,小君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成了微信上的艳照门女主角,而罪魁祸首竟然是男友王某。据记者了解,王某只是一时好玩,才将小君的裸照分享到了微信上,虽然他并无恶意,但是,他的行为已经构成涉嫌侵犯他人隐私。王某因无知而作恶,最终只能自尝苦果。
【案例缩影】晒照片,晒出大祸端
周丽是个时尚女孩,平时最爱通过微信晒生活照。2013年5月的一天,周丽没有像平常一样下班回家。直到第二天早晨,手机一直打不通,家人只好到单位去找,结果被告知周丽并不在公司。
家人报警后,警方很快在郊区的一座小山较为隐蔽的地方发现了周丽的尸体,是一个老农经过时发现了山脚掩盖尸体的纸盒,打开纸盒后发现了尸体。
经过十多天的搜捕,凶手终于被抓获。据其交代,是在微信上看到了周丽的照片,发现她每天下午六点多都会经过同一个地铁口,而且从照片上看周丽属于相对有钱的人,于是就产生了抢劫的念头。结果在失踪当晚周丽被作案嫌疑人盯上并尾随。当作案人对她实施抢劫时,周丽反抗激烈,作案嫌疑人在情急之下将其掐死,然后拖入自驾的面包车,抛尸郊外。
3.微信支付需谨慎
随着微信的广泛引用,微信营销、微信购物也成了时尚,为此微信推出了支付功能——微信支付。微信支付是由腾讯公司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旨在为广大微信用户及商户提供更优质的支付服务。
有了微信支付,用户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之后便可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用户在支付时只需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输入密码,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整个过程简便流畅,大大方便了用户在微信上的交易,但是,问题也随之而出现了——微信支付安全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曾表示,很多用户都担心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他说,不仅是网络支付,整个技术环境和信息安全已成为全民挑战。此外,有媒体报道,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多位人士称,微信支付存在硬伤——由于没有单独的资金账户,资金仅与微信号绑定,一旦微信号被盗,资金就存在安全隐患。
正因如此,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但是却对微信支付保持谨慎,甚至很多企业表示在微信支付的安全性未得到确切的保障之前,不会把微信营销作为主推业务。作为个人玩家,在使用微信进行网上支付时同样也应具备相应的警惕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便扫描未知的微信二维码。
2.保护好个人隐私,身份信息不外泄,但凡需要填写个人身份信息时,用户应仔细分析判断,留心是否是可靠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