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开所有有可能被污染或者遭受破坏的物资
法可以用在不同的危机事件中。被移开的物资因为远离危险地区而免于受损,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开辟一个储存物资的新地方。
清空地面的策略通常是由执法部门来执行,因为它可以降低遭受灾害的人数。转移人群时,禁止携带任何可能影响转移速度的财物。被清空的地区在冲突中扮演了缓冲地的角色,一部分物资被重新补给调整,另一部分则承担救援任务。
对于经营企业来说,清空策略可能包括:
◎为利益攸关者制定详尽的疏散策略;
◎在现场危险的地区周围建立用于缓冲的清空地区;
◎移开所有有可能被污染或者遭受破坏的物资,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2.危机中节约物资
使获得物资的成本保持基本平衡的策略就是“确保收支平衡策略”。这些策略将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确保收支平衡的目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问题上。“实际收益策略”通常是在清空策略执行后予以实施的。
3.最终效益
实际收益策略是一种在获得和付出的物资之间保持平衡的策略。在时间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物资成本可能要做成本收益分析,甚至要通过财务过程实现且保持实际财务和期望收益之间的平衡。
4.通过最佳部署节约物资
胜利往往属于那些能够对自身弱点进行弥补的人。危机管理者需要选择那些通过集中提供物资可以弥补危机带来的破坏性的地方,将其作为突破点。比如危机管理者在面对洪水决堤时会找出溃口或者洪水容易灌进去的地方,并且将该地的物资撤离。
企业同样需要注意可以通过转移和聚集物资能够降低威胁和损失的方面。但是如果企业本身收购自己的股票可能反而会纵容恶意收购行为。将物资存放在抗污染的地方有助于减少物资被污染的程度和可能性。集中可用物资的行为有助于解决压力集团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减少对企业形象的攻击。
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将战场确定在反对力量或者阻力的中心地带,并且以它为攻克重点,在这点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周边地区的交战则作为次要问题通过“扫荡战”予以解决。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针对重心地区的能够“打破危机平衡”的部署可以采取很多形式。举例来说,堵住漏洞要比布置多少物资都重要得多,并且更加有效。为解决联盟或者压力集团的某些实务而集中的物资可能要解决的是行业争端或者对企业形象的攻击。
第四节 迅速做出反应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微型案例:公牛和老鼠的故事
公牛被老鼠咬了一口,非常疼痛。他一心想捉住老鼠,老鼠却早就安全地逃回到鼠洞中。
公牛便用角去撞那座墙,搞得精疲力尽,躺倒在洞边睡着了。老鼠偷偷地爬出洞口看了看,又轻轻地爬到公牛的胁部,再咬他一口,赶忙又逃回到洞里。
公牛醒来后,伤痕累累,却无计可施。老鼠却对着洞外说:“大人物不一定都能胜利。有些时候,微小低贱的东西更利害些。”
公牛虽然强大,但却因行动迟缓饱受老鼠的折磨。对于企业也同样如此。如果你没有极快的反应速度,即使你有多强的实力,你都会招致灾难。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象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充斥着谣言和猜测。企业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公司如何处理是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及政府都密切注视公司发出的第一份声明。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
因此企业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1993年7月,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突然陷入一场灾难。美国的各个角落都在传说,在罐装百事可乐内接连出现了注射器和针头。甚至有人活灵活现地描述针头如何刺破了消费者的嘴唇。在艾滋病蔓延的美国,人们立刻把此事与传染艾滋病联系起来。一时间,许多超级市场把百事可乐纷纷从货架上撤走。
百事可乐公司及时、迅速、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新闻界向投诉的消费者道歉,并感谢她对百事可乐的信任,还给予其一笔可观的奖金以示安慰,并邀请其到生产线上参观,使其确信百事可乐质量可靠。另一方面百事可乐公司不惜代价买下美国所有电视、广播公司的黄金时间和非黄金时间反复进行辟谣宣传,并播放百事可乐罐装生产线和生产流程录像,使人们看到饮料注入之前,空罐个个口朝下、经过高温蒸汽和热水冲击消毒后便立即注入百事可乐饮料,随之封口,整个过程在数秒钟之内完成,使消费者看到任何雇员要在数秒钟之内将注射器和针头置于罐中都是不可能的。
随后百事可乐公司通过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密切合作,由该局出面揭穿这是件诈骗案,政府部门主管官员和公司领导人共同出现在电视荧屏上,事实得以澄清。
由于百事可乐公司及时地把真相告知公众,其声誉很快地得到恢复,公众对其产品也就更加信赖,百事可乐不仅没有在危机中毁灭。相反,它在危机中更得到了提升。
第五节 有重点的采取行动
企业要针对危机采取行动,必须了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危机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