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免费欢迎应用厂商在手机出厂前预安装应用
的新用户获取成本CPI(Cost per Install)指的是安装成本。
由图中可以看到,2014年,无论是安卓应用还是苹果应用,整体的单用户获取成本是缓步上升的。
手机预安装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新用户的方法,在移动应用不太丰富的时候,许多安卓手机厂家为了让自己的手机看起来功能丰富,常免费欢迎应用厂商在手机出厂前预安装应用。随着应用越来越丰富,想进行预安装的应用厂商越来越多,应用厂商再想预安装就需要支付费用给手机厂商。费用通常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纯粹按照预安装的手机台数收取预装费;第二部分是用户首次打开应用厂家也需要收取一笔激活费。如果选择预安装的方式来进行推广,需要留意以下三点:
应用的用户定位是否与手机品牌的定位一致?例如华为荣耀的定位是事业初成、30岁左右的用户群体,品牌的定位也是同样的群体吗?
手机品牌覆盖的用户范围通常较广,如果营销者负责的品牌用户群体不是广泛人群,预安装并不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苹果设备不支持预安装。
除了预安装外,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地推,让销售人员直接向目标客户兜售,吸引他们来安装。早期,嘀嘀、快的吸引出租车司机安装应用依赖的主要就是地推销售人员,他们还通过给安装应用的司机提供直接的现金奖励来激励用户下载;阿里健康吸引患者安装其应用也采取同样的做法,药店的工作人员每吸引一位新用户安装阿里健康应用就能获得几元钱的回报;建设银行在新开户流程里专门设置了开通建设银行手机App的步骤,并在网点安排专人协助用户开通App……
地推是最接地气的方式,品牌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方式来推广应用,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也需要配合线上线下活动等来推进,营销者可以通过销售团队进行地面推广。地推需要较高的人力成本,营销者可以在应用初期使用这种方式帮助启动市场。
预安装和地推是比较直接也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移动应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数字渠道来进行营销与推广,例如许多新应用都会通过预告视频来吸引用户,视频制作需留意以下五大原则。
留下悬念:一部30秒的预告片已经足够长,别考验观众的耐心。
内容与应用相关:突出与应用直接相关的内容。
亮点:展示你的应用中两三个最佳特色,比如玩法、对用户最有用的功能等。
发行情况:视频中应呈现应用发行的平台(Android或iOS)和发行日期。
基本信息:确保视频中包含应用标题、下载链接,以及同所有社交网络资源相关的链接。
移动广告和电子邮件也是常规有效的手段,比如通过在一些比较热门的应用里添加广告引导用户下载应用。电子邮件是相对廉价有效的吸引玩家的方法,且容易对受众进行分类瞄准等。
最后介绍一些比较技术流的方法,最基本的是要将应用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商店,苹果只有一个苹果商店,安卓应用商店有很多,至少要覆盖最主流的安卓应用商店。接着可以通过ASO(应用程序商店优化)优化应用在应用商店的排名。
使用完所有字数:应用商店对能使用的关键字总字数有限制,例如苹果是100个字,营销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限制,尽可能填进一些关联度比较高的关键字。
包含公司名称:公司名称是用户习惯的寻找应用方式。在大多数市场中,将应用名称和公司名称默认视为关键字,可以和你特别设置的公司名关键字构成双重加权。
忌使用冷门关键字:尽管冷门的关键字可以让搜索这个关键字的App排行里你的应用排名很靠前,但问题是很少有人会去搜索冷门的关键字。
忌使用几乎没有排名机会的关键字:有些词的确是用户搜索频率很高的词,比如“游戏”,但使用这个词的App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一些下载量不错的App很难和有着数百万下载量的大牌App竞争,运营者需要在获得下载量和获得好的排名之间权衡。
不要使用长词:“史上最好的打车应用”这样的关键字看似很炫酷,但用户通过长词搜索App的可能性低,从流量上看,把你列为第一位的长词关键字带来的流量很可能没有把你列为四五名的短词关键字多。
参考百度关键字搜索风云榜:top.baidu.com有分类别的用户搜索关键词排行,可以作为关键词搜索的参考,例如某段时间手机网游搜索指数排行最高的是“天天酷跑”,将其设置为关键字之一能够为应用带来流量。事实上,有些应用正是这么做的,一款和天天酷跑没有任何关系的移动应用通过这个关键字带来了16万多条的评论量!!下载量也可想而知。使用这个方法要注意关键字和应用的关联性,如果完全不相关既可能带来和品牌目标客户无关的垃圾用户,还可能引起用户反感。
A/B测试:尽管不能对应用商店的页面进行测试,但可以对应用的推广网页(登录页)进行A/B测试,测试哪种设计和应用描述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下载并安装应用。具体做法是面向不同群组的用户推广时使用不同的推广网页,网页再有跳转应用商店应用下载的链接。
移动应用最有效的方式是口碑传播,一旦形成口碑,营销者无须过多地推广既可以获得广泛的新用户。以腾讯公司的微信应用为例,通过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试用,再通过社交网络病毒式传播很快就滚雪球般地发展到了好几亿用户。
(2)保持用户活跃度。
如果产品本身乏善可陈,保持用户活跃度是件困难的事情,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帮助产品组团队提高产品是一方面,再不好的产品也要运营好是必须有的心态!产品不同,运营方法当然会不同,下面我们谈谈比较共通的地方。
要保持用户活跃度首先要有的是数据心态,数据心态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对数据有敏感度,能够敏锐察觉到数字略微起伏变化背后的原因;第二是所有的计划和跟进都严格按照数字来管理和考核。好的运营者通常是身体力行的数据分析师,知乎里有位负责移动运营的用户作者曾提到他是如何运营自己的朋友圈:首先他设立了自己的运营指标——每个月要获得200个以上赞,接着开始进行数据分析,为所有发过的文章进行分类以了解哪类文章比较容易获得朋友的点赞,是心灵鸡汤、旅游美图还是其他内容?他还分析了朋友们点赞的时间分布,特别是点赞频率高的朋友更容易在哪些时间段点赞。在这些数据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定的时间段在朋友圈发表相关性的内容,最终实现了当初制定的KPI。商业运营App的思维也大抵如此。
保持用户活跃的常用策略是用户分层,并针对不同层别用户采取不同运营策略。可以根据用户的活跃程度来分类,如每月打开应用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为重度用户,3~5次的为中度用户,一两次的为轻度用户,没有打开的为不活跃用户。不同活跃程度的用户通常运营的目标设置不一样,针对重度用户,运营的重点可以放在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关键行为转化率上,例如提高线上购买完成率和平均应用停留时间等;针对中度用户进一步分析是否了解不特别活跃的原因,是否存在进一步激活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创建和重度用户的交流环境等来带动活跃;针对轻度活跃用户要进一步分析制定运营策略。
在用户分类运营上腾讯公司无疑是佼佼者,以QQ为核心,腾讯产品用户通常都会有不同的级别,如红钻、黑钻等,腾讯会员产品部对每一级别用户推行不同的运营策略,形成立体化营销。针对QQ会员,力推活跃运营和用户挽留;针对准会员,围绕特权教育和拉新激励;对于普通用户,则做试用推广,定向营销。腾讯还进一步将所有QQ会员用户划分为非会员、开通前、开通后、服务区间、到期前、到期后和流失用户,推行全生命周期运营,针对不同阶段用户特质推送不同的产品与服务。而所有运营行为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会员数增长这个量化指标。
腾讯背后也通过强大的数据工具来辅助用户分层决策,以及追踪分层营销策略的执行结果,腾讯公司通过数据收集与监控(用户属性、用户行为和产品基础)、挖掘与分析(数据模型、挖掘分析和监控系统)和数据应用(催费挽留系统、触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