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带给用户新鲜感
方法三,这其实是一个不得不使用的无奈之举,那就是买卖粉丝
现在不少网站在做这件事,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微博私信、留言和评价中,都能频繁接到售卖粉丝的消息。甚至在淘宝上直接搜索,就能看到粉丝价格表。一般来说,这种价格不会太贵,一万个粉丝号只要十几元钱,十万个也只要上百元。这种方法之所以说是无奈之举,就是因为这些用户账号都是“僵尸号”,这就决定了此方法只能用于前期给企业微博打下粉丝数量基础的,如果数量多了,自然会被粉丝识破(评论量、转发量与粉丝数量不成正比),反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营销。
第五部分 微信营销:盛世享微言
第10章弹指间新无限
利用微博更容易发现潜在客户,在微博中,不少信息是潜在客户自己公开的,当你进入“首页”或是“搜索栏”,都会看到类似内容,特别是那些认证过的客户更为优质的资源,因为他们提供了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信息。
想要寻找潜在客户有很多办法,例如,你在刷新首页或是与别人互动时直接看到了客户有购买需求,或是通过微博搜索主动发现他们。
如果你是一家手机销售商,可以在微博的“搜索栏”中输入“买手机,哪一款”,然后很可能立刻就会看到那些有购买愿望的账号。可见,这是多么方便,当找到他们,你只要主动与他们交流并且设法争取过来。
想要发现新客户,必须注意多观察,毕竟不是每个客户都会有完善的资料系统,所以,要通过浏览信息的方式,发现更多潜在客户。
如今,争取客户的渠道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和手机技术的发达,完全可以从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获取财富信息,寻找客户的方式变了,技巧和原则也有变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只会让企业陷入僵局,不妨先和客户“套近乎”,渐渐地,便能知晓对方的需求,如果你可以适时推荐自己的产品,交易就完成了,从客户的角度说,这种方式快捷、便利,甚至能够给予他们优惠,既然可以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突破6亿用户数的微信
目前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人们在惊讶之余不得不面对更惊人的现实:自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微信版本,期间耗时不到两年。
其实,微信的普及率一直保持很高水平,并且速度一直在加快,这个跨平台应用的优质软件,几乎可以被所有手机操作系统使用,极大方便了用户。由此说明,操作越便捷的产品,越能受到欢迎,微信中内容并不多,却可以满足用户对通信、信息发布和交友等需求。可见,越贴近生活的产品越受到欢迎。
微信不仅在国内大受关注,也吸引了海外体验者的注意,当客户觉得用着顺手的时候,产品会得到广泛运用。
在发布微信前,也出现过很多交流软件,但都没能“家喻户晓”,这款功能全面却不用花费很多流量的软件,不仅带给用户新鲜感,还带领他们进入“沟通心领域”,同时,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企业还将获得更多利益。
为什么微信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得大众一致好评呢?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原因一,微信做到了“精准定位”
作为该产品的“灵魂人物”,张小龙先生有十多年的互联网产品经验,他一直致力于用简单的规划构造复杂世界,对于微信的精准定位,成为其成功的首要条件,微信给谁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有无操作上的“习惯”,将各种问题都深思熟虑后的张小龙,才开始着手做。
原因二,懂得产品的内涵,甚至可以预计客户的感受
虽然外界对腾讯的评价是“一直在模仿”,但是它“从未被超越”,在模仿其他产品的时候,微信一直保持“本土化”,并且做到一定程度的创新,做好“投入”是微信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版本发布前后,阅读空间项目组成员全部加入到微信团队来,至此,微信研发团队人数上升到200人,这么大的规模,是行业内较为少见的。
腾讯擅长的“微创新”对微信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2013年8月,微信5.0版本发布之后,新增了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将微信的发展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游戏中心采取社交游戏的方式,如“打飞机”“地铁跑酷”等,让用户在玩游戏的同时体会到社交的乐趣,更加紧密地黏合了用户。而微信支付的打通,进一步方便了用户,让整个微信形成完整的闭环。
实际上,创新就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正因为腾讯公司一直把创新看成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他们一定要把微信创造得“很好用”,这也是广大用户的心声。
原因三,准确的风格定位
“互联网产品一定要简单。”这是张小龙的审美观,试想,如果一个产品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涵盖了很丰富的内容,怎么会不受到用户的青睐呢?
微信就是这样,看上去一点也不复杂,但是能满足年轻人的需要,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帮助他们更方便地交友和通信,这就是微信在这几年内用户过6亿的“秘籍”。
在互联网世界中,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渠道是通过不断添加好友,然后看他们分享的形式多种多样(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的信息。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在看到有人分享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去查看对方的资料,这可能是个无意间或是习惯性动作,但是在多次看到某个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