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网络公关

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当天

发布时间:2021-11-17 08:55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是很重的负担。微博的出现让原来“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2.即时性:微博上永远是现场直播

  第一个发布迈克尔·杰克逊住进洛杉矶加州大学医院的是Twitter,第一个发布李开复离开谷歌的是新浪微博。微博的出现使信息的书写、人际信息的传播更加即时,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表达自己,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这打破了以往媒体更新的时间、地域限制。因此,微博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会”,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新闻记者,每个人都可以“现场直播”。

  3.传播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微博的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QQ、短信解决的是点对点的传播问题,而微博解决的是一个点对一个巨大面的传播问题。微博设有转发功能,即用户对收到的信息可以进行转发,该用户的所有“关注者”都可以看到这条消息,如果这些“关注者”继续进行转发,微博的传播规模就呈几何级增长。这种传播速度让微博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具有无可比拟的裂变传播能量。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网络带来的革新体现在两个工具上:搜索引擎和微博。正如网友所说:“搜索引擎消融了获取信息的权力,微博则瓦解了发布信息的权力。”

  正是微博的这些特点让它成为社会化媒体的新宠,也正是这些特点让它在信息时代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快速发展中的微博和微博带来的传播方式,甚至思维模式的变化,究竟会给世界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庞大的命题,不只是互联网专家可以思考,也不只是学界精英可以思考,每个人都可以思考,都可以写出140个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数以亿计的微博注册用户每个人都就此写一段话,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一本足以概括微博意义和精神的厚书。

  微博的崛起,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因其囊括了各个阶层。北京市公安局开通微博发布信息,大陆唯一的省级官方微博“微博云南”开通,大陆演员姚晨成为“微博女王”,因奥运退赛一度人气受损的刘翔在腾讯的微博竟然拥有2900多万粉丝,如此大的数量除央视春晚和新闻联播外,恐怕很少有媒体可与之抗衡。

  带有鲜明“自媒体”(We Media)特征的微博进一步改写了传统新闻业的新闻产制标准。新闻报道已经从记者编辑所从事的专门职业行为转向社会公众借助微博等自媒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自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在新闻时事报道速度、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新闻报道的在场感与互动性等方面和传统媒体相比有着独特优势。使用微博发布信息的低成本和易得性以及微博节点传播的特性,则进一步推进了新闻信息发布和扩散的速度,尤其是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微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以“5·12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当天下午2点35分35秒发布的,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美国航空2009年1月的空难、印度孟买的连续恐怖袭击,Twitter使用者发出的目击照片和信息,都是最即时的信息。一名叫作土井雪江的18岁大学一年级日本女生,自己掏钱买了到日本最南端冲绳的机票之后,开始借助Twitter进行免费环游日本的计划。“我打算从广岛到山口,谁能帮忙?”“谁能解决我在德岛的住宿?”借助一部iPhone,她每天用文字更新自己的行程,用图片发布自己和热心人的合影,微博上她的近万名粉丝一起见证了她的旅行,做单身女子行路的“保护人”。这个看似异想天开还有点浪漫的举动让人们瞥见了Twitter的力量。在伊朗大选冲突中,Twitter不仅是实时新闻的来源,更扮演了通信的媒介。把它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将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传播和流动的关键节点,信息封锁和监控的成本加大,基于信息自由流通、言论自由传播的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开复离职和创业、《财经》原主编胡舒立辞职、方舟子打假、甘肃舟曲灾区的实时报道、微博打拐、药家鑫案、马云支付宝事件……一系列颇受关注的热点事件印证了微博的媒体价值。相关专家表示,在微博时代,人们早已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多的人利用这一开放性平台扮演起“传播者”的角色,并且不需要经过“把关人”,因而原汁原味地呈现出事件的现场感。而它的“关注”“转发”等功能让信息的传播犹如湖面的涟漪,一圈圈越来越大地泛开,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如果说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是通过亲友关系连接的网络,那么微博就是用一个个事件、话题把“脖友”们聚在了一起。每逢社会重大事件,新浪微博的发送量都会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南非世界杯时,微博成为网友们重要的评球“地点”,有73.5%的世界杯网友使用新浪微博。2010年

热门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