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从一部网络玄幻小说
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推出了策划已久的VIP制度,专门选择23本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作为首次VIP尝试。并且就在那时,起点中文网还确立了自己对于作家稿费支付的标准:与作家五五分成,然后通过让利百分之二十,让当时的作家分享七成收入。这种收费策略,使网络作家的稿费达到了每千字两分钱的高价。
很多人认为每千字两分钱相当便宜,但这里要说的是这是指每个读者付费两分钱。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的报酬了。举个例子,同时期的读写网,就曾经以每个读者每月付费6分钱的稿费形式来支付作家报酬。按照读写网的这个支付方法,同一个读者阅读一个作家的一本书,不管这一个月作家写了多少字,也不管这个读者看了多少遍,网站方都只付给作家6分钱。换句话说,起点中文网只要每月写三千字就能赶上读写网的稿费报酬。起点中文网这种付费标准的提出,直接确立了以后网络文学的支付标准。也就是在起点中文网收费运营后的第一个月,签约作者的当月收入达到了一千元以上。2003年时,一千元的月薪已然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这也就让网络上众多为生计发愁的写手看到了出路。值得一提的是,起点中文网还在2003年参加了“全国个人网站大赛”,并一举从2000多名参赛成员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名。
自此之后,起点中文网一发不可收拾。在2004年6月,起点中文网的世界Alexa排名提升到第100名,一举奠定了起点中文网国内网络原创文学的地位。也就是在这时,起点中文网引起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其中TOM集团以及盛大集团都表达过对它入资的意愿。在选择TOM、盛大还是其余投资公司时,吴文辉做了深刻的思考。如果想快速变现,迅速抽身,那么与投资公司合作无疑是最佳选择,而且经过资本运作以后也可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但吴文辉更加倾向于将起点中文网当做一个爱好和事业来做,因此他选择了在互联网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盛大。
现在,改编权是网络文学的一大火力点,无论是改编成剧本拍摄电影、电视剧,还是改编成游戏,都存在很大的利润空间。而这种模式早在2004年,就已经出现在了吴文辉的脑子里。在与盛大公司合作之前,起点中文网就尝试过将玄幻小说改编成网络游戏,而《星际迷航之小兵传奇》就是他们专门借助小说的名气而推出的一部尝试之作。但是,因为吴文辉及其团队缺少网络游戏制作经验,最终因为平衡性问题而不得不终止了游戏运营。但是,这次尝试却验证了他们关于“泛文化”的构想,这可能也是促使他们选择与盛大合作的原因。
在与盛大合作时,起点中文网已经拥有了14000部总字数超过12亿的作品资源,和1万多名签约作者,而且当时的Alexa排名也已经取得了中国网站第35名的成绩。盛大公司通过200万美元的注资,完成了对起点中文网的全资收购,而吴文辉等创始人,也从原来的网站所有者变成了盛大的职业经理人。虽然说之后起点中文网已经不再属于吴文辉,但他没因此放弃自己的“泛文化”尝试。2006年前后,在吴文辉的战略布局下,《鬼吹灯》从一部网络玄幻小说,变成了互联网上知名的网络游戏,而且在推行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由于起点中文网的业务越来越大,2008年,盛大集团决定扩编网络文学的业务,专门成立了盛大文学,而将起点中文网纳入其名下。与此同时,盛大还收购了一大批互联网文学网站,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体系。但是,这次扩大对吴文辉等起点中文网元老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起点中文网蓬勃发展的时候,他们团队中的一部分编辑离开起点创办了“17K原创小说中文网”,并且带走了一些作者资源,这可能就让陈天桥对吴文辉的掌控力有了很大怀疑。在2008年盛大文学重组的时候,吴文辉并没有顺位成为盛大文学的掌舵者——陈天桥专门从新浪挖来了侯小强担任总裁,而这也为后来埋下了隐患。
2013年上市之前,盛大文学传出了起点团队集体离职的消息,这次离职还导致了很多大牌作者的离开,也让筹备已久的IPO不得不暂时中止。这次集体离职后不久,原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的罗立,被盛大公司以经济问题举报,遭到拘留审问。这让本来就充满传奇色彩的起点中文网更加扑朔迷离。但这还没完,吴文辉带着团队成员以及众多作者离开盛大之后,马上就转入了腾讯旗下,并且在第二年4月,开始执掌腾讯旗下的文学业务——腾讯文学。2014年10月,吴文辉执掌的腾讯文学开始与盛大进行购买协商,以5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盛大文学,而这也代表着吴文辉重新执掌起点中文的开始。
起点中文网与盛大文学传奇般分分合合的经历,虽然最终以陈天桥收获50亿元做结,也并没有什么人真正失败,但他们这种从至交好友到反目成仇的经历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们的这种经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理念之争
吴文辉一直推崇的是“泛文化”“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