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过于精英化
与当时在第一波浪潮中创业的丁磊、李彦宏不同——丁磊、李彦宏在创业之前,从事的是软件或者程序的工作,并且依靠软件、程序,以技术为核心进行互联网创业,而唐海松的格局要大得多,他是从经营出发,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运作。
在2000年,亿唐网光宣传就花费了300万美元。这笔投资已经相当于数十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资产总和。而且,在当时亿唐网的经营范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范围,不仅进行网页、网站运作,还开发自己的手表,甚至还拍了电视剧。可以说,在当时的唐海松眼里,只要是能赚钱的行业,他都想插一脚。
亿唐网不仅有新闻内容,还有校园专栏、女性专栏以及房地产专栏。唐海松还专门推出了名为“亿唐卡”的VIP购物卡,而且把主要精力全都投入到了这个综合购物卡的运作上——他已然开始向自己“用亿唐牌牙膏,喝亿唐牌牛奶”的设想前进。
亿唐网在当时确实在各方面花费很多,有传言说亿唐网在一个月内挥霍掉了一亿元。但持续烧钱的运作策略,并没有帮助亿唐网真正形成盈利,这使唐海松不得不对公司进行重整。经过裁员,公司从一百多人变成了三十多人,而且亿唐网不仅没有吸引到足够的“明黄一族”,甚至还开始将自己“明黄色”的彩色定位改变了。虽然唐海松以及公司决策层对公司的文化定位进行了变更,但是在整体运作模式上,还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在裁员之后的三四年里,亿唐网仍然推出了手包、背包、内衣等生活用品,甚至还创办了一家自己的模特公司,专门投资拍了一部名为《我的太阳》的校园电影。唐海松即便是在失败六七年之后,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那个“只要看到黄色,大家就会想起我们——亿唐”的宏愿,仍然在试图做全。
但是因为一直无法大规模盈利,唐海松不得不将亿唐网的主体出售给周鸿祎旗下的奇虎网。更令人慨叹的是,2009年5月,亿唐网的域名因为没有续费而不得不进行拍卖。最后,这个蕴含了唐海松等无数人梦想在内的,一个理念就吸引了美国5000万美元投资的标志——网站域名,仅以35603美元就完成了出售。
唐海松的亿唐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10年历程。在所有赶上第一批互联网浪潮,而且获得美国融资后就不断壮大的互联网公司中,为什么亿唐网成了其中一个异类,而唐海松又失败在哪里?
(1)团队过于精英化,缺乏实践,无法接地气
唐海松的初创团队,包括唐海松本人在内,有近10位高学历人才。这些人才在美国积累了深厚的商业知识,而且公司的内部人员也以各大高校以及各大公司成员为主。可以说,亿唐网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代表了中国甚至世界的精英阶层。
这个“精英阶层”的标签,既是唐海松所说的“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紧密的社区精神带给新一代”的那群20~35岁的社会主体的文化定位,也是吸引美国投资公司投钱的基础。唐海松期望通过这个文化标志的树立,建立起一大批忠诚度极高的“粉丝”。
但是,他们的“精英”标签太明显,以致根本无法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基本需求。
亿唐网中的精英们在潜意识中认为,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用户都应该是像自己这样的,月收入超过平常人几倍,是穿着名牌衣服,戴着名牌手表的“贵族”。正是这种不接地气的认知,让他们忽略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时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平民阶层这个事实。2005年之前,互联网在传统意识上还处于“不务正业”的范畴。可以说,没有看清客户人群类型,以致无法接地气,是导致他们失败的根源。
(2)涉及的项目太多,没有特色
正如同“当亿唐队的球迷们从睡梦中醒来,拧开亿唐牌的牙膏,用亿唐牌的牙刷刷完牙,倒上一杯亿唐牌的牛奶,走上亿唐网站,先看今天的亿唐新闻,再到亿唐本地指南中为晚上的聚会订好亿唐晚餐,然后穿上亿唐牌的牛仔服,蹬上亿唐牌的旅游鞋,骑着亿唐牌的自行车匆匆上路……”所描述的,亿唐网的经营范围太广,以致于人们提到亿唐网的时候,根本没有具体的商品联想。
“专注”是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只有专注于一个方面,才能够强化自己的特色,才能够让自己拥有忠诚的粉丝。这是互联网不变的真理,更是品牌商品不可变更的真理。唐海松总在说“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可口可乐;看到山德士上校,人们会想起肯德基”,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人们想到的可口可乐的红色,代表着瓶装饮料;想到的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代表着快餐。虽然他们涉及的项目可以很广,但是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而缺乏特色产品,就是唐海松失败的另一个原因。
(3)融资过多,过于早熟
唐海松的亿唐网在最初就融到5000万美元投资,也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很多人看到这个说法都感觉很疑惑,为什么钱多反倒会出现麻烦?唐海松获得5000万美元的投资后,投资公司一再催促他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