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在危机公关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05 12:11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怎么样?是不是在说你?
没错!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你,就是(买我的E级奔驰的)社会中坚力量!
除了“不可测”的形容词之外,“巴纳姆效应”还体现在利用人类高估自己可能并不具备的某些优秀品质或能力方面。
比如著名日化品牌多芬(Dove)曾经发布过一则电视广告。
该广告使用纪录片的形式,邀请一位专业的刑侦画师在双盲条件下,通过实验参与者本人的语言描述为其画出肖像。接下来,让另一个人观察实验参与者,并让画师通过观察者的语言为实验者参与者重新画像。最后对比两张画像发现,画师通过观察者描述的画像明显比实验者自己描述的画像要漂亮很多。于是多芬宣称:“你比想象中的更美”。
在这个看起来逻辑很缜密的2分钟广告里,多芬巧妙地回避了这个实验中的一个关键性漏洞,那就是“观察者对实验参与者所抱持的主观善意”,通过紧凑的画面铺陈让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最后的结果上。假如实验参与者欠了观察者的钱又一直赖着不还,那么观察者眼中的“她”将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可谁在乎呢?
当女人们沉浸在“我比想象中更美”的主观认同中时,一点逻辑上的硬伤又算得了什么?她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这压根就不是什么纪录片,而是一则彻头彻尾的商业广告……
没有看过上面的两则广告?


没关系,可口可乐的“昵称瓶”你一定看见过。当你拿着“型男”或是“白富美”的瓶子在你的微信朋友圈里拍照留念时,你有没有发现,就连嘴里的可乐都似乎有了一些不同的味道?
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指人类往往会在知觉上将社会世界扭曲成一个比真实情况来得更有次序、有组织、可预测和有意义的世界。人们通过各种认知机制来让自己看不见真实。事实上,人们不但将这世界知觉成比真实情况来得更有次序,人们还将世界扭曲成比较可控制。他们有系统地高估自己对事件的控制程度,而低估机运或不可控制因素在事件发展过程及其结果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说到这个概念时,我不得不提一个来自中国移动的优秀广告作品:《做人生的赢家》。
这则视频广告的文案全文如下:
人生如何面面出色?不因为激情,就不懂得温情。不因为成就,就忘记如何迁就。不因为掌声,就听不到心声。不因为敢于承受,就疏于享受。不因为自己精彩,就无暇为他人喝彩。移动互联时代,人生再多角度都能收获自我的高度。做人生的赢家,我能,全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