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销售手机719万台
可是,Uber还推出了更加玄幻的一键服务。比如,“一键呼叫摇橹船”,可以为登船游湖下单;“一键呼叫舞狮队”可以随时带来舞狮表演;“一键呼叫冰淇淋”可以召唤最近的冰淇淋车。一句话,Uber担当的是机器猫的角色,只要一个指令,就能召唤神兽。
Uber这种脑洞大开的营销玩法,值得所有创业公司深度学习。
爆点营销的背后,我认为有一个核心武器:众包。众包就是指一个公司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大众用户网络的做法。
过去,说起众包,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但现在,Uber成功引爆众包力量。说得直接点,Uber把过去很多私家车司机发展成为专车司机。
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这就是众包,Uber模式利好对象绝不仅仅是用户,它使更多的劳动力——有时间的私家车主进入了市场,并获得了灵活的劳动时间。
你能引爆这种来自用户的革命性能量吗?
爆品研发“金三角法则”:关于爆点法则
◎ 不是大众传播为王,不是分众传播为王;而是精准为王,粉丝社群是最大的精准。
◎ 找到用户痛点是油门,找到产品尖叫点是发动机,引爆用户口碑是放大器。
◎ 能够深刻洞察一个核心族群,针对一个核心族群开发产品,甚至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案例:电视剧爆品高手于正,最擅长的一招就是搞定90后女生。
◎ 参与感就是用病毒性的内容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案例:乐视的爆品营销法则是,宁做新华社,不做广告代理。
◎ 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体系,大部分是由用户参与制造的。
案例:Airbnb不靠高逼格的装修,靠用户参与的社交病毒营销就成为“全球第一大酒店”。
◎ 上社交头条,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社交货币。
案例:范冰冰不是明星里最能演戏的,却是明星里最能上头条的。《奔跑吧兄弟》刷屏背后,是他们擅长使用正能量社交货币。
◎ 爆点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个营销做成事件。
案例:苹果有一整套引爆口碑的打法,首先就是搞定一个小众人群:发烧友。
◎ 用户的口碑比央视报道都管用,最直接的口碑效应就是发朋友圈。
案例:Uber靠三个人就能引爆一个城市,先引爆1%的意见领袖人群,再用事件营销放大。
小米手机第一年从0到10亿美元做对了什么
雷军的2011年
雷军是2010年4月创立小米的。但我认为2011年是雷军最关键、最生死攸关的一年。这一年,小米推出第一代手机,内部代号为“米格机”。
一帮互联网人第一次做手机,遇到最大的质疑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成功,包括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
2011年8月19日,在北京车库咖啡的一个论坛上,面对网友“国产山寨货”的质疑,雷军掏出手机,当众示范了摔手机。另外两位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周光平坐在旁边,真是心惊肉跳。“前两次摔手机,一次是在小米发布会的台子上,当时铺了地毯;另外一次是雷军坐着演示的。但这回,车库咖啡可是实打实的大理石地,雷总个头又高,站着摔的,质量再好的手机也悬呀!”
命悬一线,是当时业界对小米的主流看法,也是小米几大创始人头上悬的一把看不见的剑。特别在2011年8~10月份,可能是雷军人生最煎熬的时刻。他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他也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输了这辈子就踏实了”。自从2011年8月16日雷军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后,雷军和小米遇到了巨浪般的吐槽和骂声。第一个10万台“米格机”的成败也决定着一个公司的生死,最狠的质疑是“山寨化”。雷军的解释动作就是摔手机,在所有的公众场合表演。从1.6米高度落下,砸在地上,电池飞出……众人惊呼之后,手机仍然正常开机,没有任何问题。
小米手机1最后卖出了719万台。
转折点是2013年4月9日“米粉节”,雷军首次宣布小米营收:2012年,小米销售手机719万台,实现营收126.5亿元,纳税19亿元。真金白银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震撼,也有投资人说,这三年,唯一看错的公司就是小米。
2013年年底,小米刷新了记录:小米公司2013年共销售手机1870万台,含税销售额达316亿元。2014年,小米收入达到743亿元。
这些数字只是把雷军2011年关于小米模式的所有想象都落在了实地,雷军做小米有三把刀,在2011年基本成形。
产品上动刀——爆品战略。爆品战略说得简单点,就是单品绝杀,靠一款产品打穿市场,甚至成为第一。其实传统企业也有做爆品成功的,但比较少,如加多宝就靠一个红罐凉茶做到几百亿。
互联网公司则是必须拼爆品,如腾讯就擅长做爆品。但是,小米式爆品有什么特殊的?
我觉得还是跟创始人性格有关。我用一个词“All In”来描述。“All In”是德州扑克中的一个用语,就是全下,就是孤注一掷。
我曾经跟梁宁聊过这个话题,她拿过雷军的投资后来卖身腾讯。她说,你知道腾讯的爆品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吗?是靠花钱如流水,她说到腾讯才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有一次,她让设计公司修一张图,修改一个很小的细节,她签字签到20次手已经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