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7年李彦宏提出拓展电子商务领域时
当时,百度有啊除了推出通常的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还推出了生活商家搜索、400认证电话转接等功能。2010年之前,像搬家、开锁等生活服务,在网上一般都被58网这类的同城网站占据,而百度有啊则在它的特殊电子交易平台上,将这类生活服务作为一种商品,纳入了C2C的范畴,而且还通过400认证电话,保证了商家的专业性。这就使得百度有啊的经营范围得到大幅拓展。
虽然百度有啊靠着百度公司这座大山,并且一再推出特色产品,但面对淘宝网、京东商城、58网等的压力,还是无法有效展开布局。虽然在2010年年末百度又推出了团购板块,但是仍然没法挽回颓势,不得不在2011年3月,宣布变更自己的主营业务,将以前的电子商务C2C类型大幅裁减,从而变更为婚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本地服务类网站。
这种转变,正如同专家所说,代表着百度公司在C2C领域的失败。那百度这种不到三年就从野心勃勃到心灰意冷的C2C战略,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1)百度本身与电子商务存在隔阂
百度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什么?是搜索引擎,而在2007年李彦宏提出拓展电子商务领域时,凭借的也是搜索引擎上的巨大优势。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之间存在很大区别。
在百度上,我们通常是如何搜索的?我们一般都是搜“水管漏了怎么办”“雾霾天如何健身”这类寻求答案的搜索,或者是搜索某个名人的名字、某个公司的名字,一般很少有人会对电子商务的产品名称进行搜索。这就是百度用户的特质。在用户的潜意识里,找家政公司,水管漏水的情况就能够解决,但是却没有人会刻意在百度上搜索“某某小区家政服务”;用户也知道买个健身器材就可以自己在客厅里健身,但却没人会在百度上搜“便携式健身器”——他们要寻求家政服务,直接去58同城更方便;而买健身器材,去淘宝商城种类更多。这就是百度本身与电子商务的隔阂所在,而就是这种隔阂,才让百度有啊迟迟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的,甚至一再砸钱也起不到一点效果。
(2)没能把百度用户有效转化为消费者
这与第一点属于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点说,百度公司的用户与电子商务用户存在本质区别,这是根本原因。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将百度用户转化为消费者呢?当然是有办法的。百度需要做的就是为这两类人搭建一个便捷的桥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完成转变。
以前的电子商务产品主要是以产品名字作为搜索关键词的,这也是百度有啊与百度的隔阂所在。如果百度有啊能够制订一套有效的以功能为搜索关键词的电子商务系统,那么就能够与百度的搜索引擎形成对接。例如在百度首页进行“在雾霾天如何锻炼”的搜索,就可以将“雾霾”“锻炼”这两个功能性关键词作为一个产品大类,展现在用户面前,再搭配上简单说明,这样就能够将百度首页的一大批用户转移到百度有啊上来。
在现在的互联网中,解决问题不是关键,找到问题才是重点。只有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使用互联网创新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3)商家不够多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上,尤其是C2C类型的电子商务上,商家多寡、产品数量,直接关系到这个网站的流量。为什么淘宝这么有名?就是因为在淘宝上小到一根针、大到一套房都可以找到售卖者。这种“几乎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东西”的潜意识,就是消费者趋之若鹜的本质。而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要这个没有,要那个也没有,下一次谁还来?
当时百度有啊面临的就是这种尴尬情况。虽然百度一再砸钱,甚至一再推出让利活动,但因为商家数量不够多,产品不足,从而导致不能吸引到顾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与2008年前后,淘宝、京东等占据电子商务主要市场有关——在电子商务市场上,这两家合起来占到了八成以上。这就使得无论是中小商家还是大型企业,都愿意和他们合作。
那么,这种情况能不能发生转变呢?答案是可以的。
既然当时百度有啊不能够提供所有种类的产品,那就要提供某一类型的所有产品。与百度有啊同时开办的PPG、乐淘网都曾经名噪一时,但它们就是因为知道自己不可能提供所有产品,才在一个领域内进行纵向发展。比如,PPG专注衬衫、乐淘网专注鞋子,从而迅速崛起。虽然随着后来的决策失败,它们相继衰落,但从其崛起中,百度有啊明显可以吸取经验。将自己的产品进行特质化,是当时百度有啊的最好出路。
(4)支付宝、百付宝之争
我们都知道,电子商务卖的是商品,收的是钱。在中国,不止商品难卖,就连钱都难收。2008年前后,网上支付常用的工具是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百度有啊作为电子商务的一员,也必须选择自己的收钱途径。支付宝是淘宝的附属品,财付通是QQ商城以及拍拍的附属品。这两个附属品正是百度在电子商务上的两个最大竞争对手。百度公司不可能进行“资敌”而采用支付宝或者财付通,而网银系统又存在人性化不足的问题,因此百度开发了自己的百付宝来“收钱”。
百付宝没能及时推广,也是造成百度有啊平台没能崛起的一个原因。客户的支付宝以及财付通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没人想更换。一直到2013年百度有啊的C2C业务都裁减两年